首页

vivi女神踩踏视频

时间:2025-05-28 18:35:01 作者:科幻作家海漄:AI目前无法取代人 浏览量:86629

  中新社北京9月20日电 题:“整体的人类遗产”何以美美与共?

  ——专访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文化遗产学系副教授、北京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铭

  中新社记者 杜燕

  中国是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大国。今年7月,“北京中轴线——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”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、巴丹吉林沙漠—沙山湖泊群成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、中国黄(渤)海候鸟栖息地(第二期)成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扩展项目,中国的世界遗产项目达59处,居世界前列。

  近日,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文化遗产学系副教授、北京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铭接受中新社“东西问”专访,围绕进一步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整体性、系统性保护,守护好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和自然珍宝展开解析,探讨体现“整体的人类遗产”(Human Heritage as a Whole)的普遍意义,以及遗产保护进程中人与遗产的互动、共生。

 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:

  中新社记者:中国这些年如何切实提高遗产保护能力和水平?如何在世界遗产保护中贡献“中国方案”“中国智慧”?

  王铭:北京中轴线遗产内涵多元、载体多样、空间多点。承载遗产价值的15处构成要素,以及构成要素之间必要的连接区域,即为总面积约5.9平方公里的遗产区;缓冲区覆盖面更广,包含遗产区周边且与北京中轴线形成和发展联系紧密的区域,总面积约45.4平方公里,涵盖了北京老城约三分之二的面积,对于老城整体性保护意义重大。

在北京正阳门箭楼拍摄的北京中轴线。中新社记者 富田 摄

 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《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》提出,“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统一监管”。从《世界遗产名录》角度而言,真实性、完整性保护是世界遗产保护的基本原则,中国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一直强调整体性保护,近年来进一步强调系统性保护。

  中国提供了可行的“中国方案”,将多种遗产类型置于整体视角考虑,强调文化遗迹和自然生态的景观互动、人的核心作用、预防性保护、民众参与保护的重要路径,以进一步体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提出“整体的人类遗产”的普遍意义,实现遗产保护进程中人与遗产的互动、共生。这可以看作是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个重要抓手。

  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整体性、系统性保护是重要基石,推动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,成为新时代中国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础。

  中新社记者:这些年,中国在文化和自然遗产传承利用方面有哪些突出成就?哪些方面需进一步完善?

  王铭:中国自2006年起设置了“中国文化遗产日”,2017年起调整设立“文化和自然遗产日”,既体现了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整体性保护理念,又融入非遗传承、传播的诸多活动,推动在遗产保护基础上的活态传承。

  活态传承非常关键。此次北京中轴线申遗过程中,广泛且热烈的公众参与就十分具有代表性,体现了文化遗产和现代生活的连接。

  近年来,文化遗产与博物馆的结合越来越多,“让文物活起来”成为耳熟能详的声音,“博物馆热”成为重要的社会现象,北京等城市大力建设“博物馆之城”成绩亮眼,文化遗产与文创产业、文化旅游等相结合……这些行动都在积极助推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。

2016年6月11日,中国第11个文化遗产日,故宫博物院围绕文化遗产日主题“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”开展了一系列活动。图为慈宁宫大佛堂区域展示的雕塑精品吸引游客。中新社记者 盛佳鹏 摄

  中新社记者:文化和自然遗产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有何重要意义?

  王铭:随着今年7月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的锤声落定,全球世界遗产总数已达1223处。这些文化和自然遗产既是各国的宝贵财富,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。

  此次申遗成功扩展的世界自然遗产中国黄(渤)海候鸟栖息地,实际上是一个更大范围的东亚—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通道中的中国东部沿海段落,特别需要通过国际交流来共同保护全球迁飞候鸟的栖息地、停歇地和越冬地。

  今年是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。运河是连接世界的“文化使者”,通过运河文化国际交流,中国与世界诸多运河历史文化城市以运河为媒,打开了交流合作的新局面。

6月15日,在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纪念日前夕,来自意大利的瑞丽在中国大运河杭州段开启簪花汉服游,体验运河边的中国文化。中新社记者 王刚 摄

  今年还是“丝绸之路:长安—天山廊道的路网”项目申遗成功十周年。这是中国与中亚国家跨国申遗的成功代表,申遗过程体现了中国与哈萨克斯坦、吉尔吉斯斯坦的交流合作。

  近年来,中国积极推动海上丝绸之路申遗,并向多国联合申遗的角度努力。

  这些都是文化和自然遗产领域国际交流合作的典范,将推动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互鉴和文明对话。

  此外,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特别需要建立在同理心、共情力基础上的文化交流和文明对话。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、传承、利用,正是整合“整体的人类遗产”的基础,有助于发挥文化的国际交往功能,推动世界各国“各美其美,美人之美,美美与共,天下大同”,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。

  中新社记者: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,文明交流互鉴有何意义?

  王铭:包容性是中华文明的五大突出特性之一。无论是类型多样的中国文化遗产,还是中国与世界各国开展文明交流,都深刻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包容性。

  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,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。中华文明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形成了开放体系,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为中华文明的历史延续和当代形态,应该也必须坚持文明交流互鉴。

  大家已熟知的“丝绸之路:长安—天山廊道的路网”、中国大运河、“北京中轴线——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”等世界遗产,以及正在积极推进跨国申报的海上丝绸之路,都体现出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印记。

  这些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典型例证,在其保护、传承、利用的一系列具体过程中,不仅融入国际视野、世界眼光,也受到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运动的深刻影响,遗产的普遍价值更加彰显。

 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,文明因互鉴而丰富。文明交流互鉴将进一步作用于文明对话,以世界各国文化的多元基因相互碰撞、交流,激发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更多可能性。(完)

  受访者简介:

王铭。受访者供图

  王铭,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文化遗产学系副教授、文化遗产专业负责人、北京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执行主任,硕士生导师,清华大学博士后。北京史研究会理事,大运河文化研究会会员,通州区大运河文化讲习所特聘专家,中国民间信俗澳门研究会副理事长。主要从事中国古代礼制史、北京文化遗产、大运河、非遗等领域研究。在《中国史研究》《考古》等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,主持2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。主编出版《青少年文化遗产常识》《燕赵风骨》等系列文化遗产考察报告集,以及《北京运河非遗对话录》《京西论“道”——石景山历史文化纵横谈》《通州历史》等。

【编辑:王超】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创意微视频|十年丝路新长卷

“从香港到三亚旅游,我更愿意选择乘坐邮轮,旅途中可以放松娱乐,欣赏壮丽的海景,体验感比坐飞机更好。”香港游客陈女士说,此行想要品尝三亚的特色美食,感受本地的风土人情。

刚起飞不久,一架波音767客机的紧急滑梯突然脱落!

“这次举办桃花节及书画摄影展,旨在以文化赋能乡村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。”中房镇党委副书记、镇长黄乾文表示,通过桃花节搭建文旅宣传平台,推介丰富的文旅资源,也是活动重要目的之一。

中共中央就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逝世向越共中央致唁电

济南11月10日电(周艺伟)11月10日,历时3天的第一届中国研究生“文化中国”两创大赛(以下简称“文化中国”大赛)全国总决赛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收官。经过紧张角逐,中国美术学院-芥子、山东大学-古文智教团队、中国美术学院-1062024游戏艺术三支队伍分别将“文化‘两创’之星”的冠、亚、季军收入囊中。

“践踏1.7亿美国人言论自由” TikTok或将诉诸法庭

同时,恺英网络聚焦“K行动”,持续开发“游戏+”领域,例如开发反诈公益游戏《智擒骗徒》,助力国家反诈宣传;《蓝月传奇》携手榫卯龙城,通过游戏,传承千年技艺。通过对“游戏+”领域的持续探索,恺英网络能提供更优质内容服务和深度游戏娱乐体验,为公司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。

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大风蓝色预警

北京市商务局表示,今年国庆假期,北京各级商务部门及商业服务业企业积极做好货源储备和服务保障,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足价格平稳。“国潮令·秋韵京城”主题活动联动多部门各领域特色资源举办近400项促消费活动,赏花逛展、品鉴美食、漫步郊野添彩假日生活,消费市场平稳有序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